教务处在校党委行政坚强领导下,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引,以争高争先的信念、踔厉奋发的勇气、狠抓落实的韧劲,认真书写育人铸魂的奋进之笔,构建“多元融通、多方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深化行业共建、校企共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坚持守土尽责,守土有责,“防疫教学两不误”,深耕立德树人责任田,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不断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改善、精益求精,做出“锡院经验”,凝练“锡院特色”。
聚焦聚力凝练特色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内涵
树立一流意识,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教务处将打造鲜明办学特色和培育优势学科专业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工作主线,把服务国家战略和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继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之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等9个专业获批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截至目前,我校共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
坚持守土担责,防疫教学两手齐抓。面对新冠疫情,坚持“防疫教学两不误”,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严格保障教学服务管理各环节平稳有序。上半年顺利完成1497条教学任务落实和课表编排,13.4万人次各类考试,高质量完成2022届2372名学生毕业资格审核工作。切实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健全、完善教材审核、评价和选用机制,确保教材100%选用。加强课堂教学秩序检查,动态监测线上教学运行状况,认真细化教学工作方案和预案,落细落实各项措施,始终坚持师生至上,管理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深化校地共融,产教融合特色凸显。着力打好地方性和应用型两张牌,主动接轨长三角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对接需求、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思路,2022年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申报,我校物联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3个申报专业全部入选建设点,入选数量位居江苏省本科高校第六,同类高校第一,获批率100%。
成果引领导向,教研教改成效突出。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公布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苏教人〔2022〕4号),以我校为署名完成单位的获奖2项:杨建新等《校企协同构建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获特等奖,曹广喜等《聚焦产业,集群专业: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二等奖,是我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科学研究方面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以校级教改项目建设为基础,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目前已获批省级及以上教改课题9项,其中获批中国高教学会课题立项2项,立项数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居首位,也是同类高校中唯一一所获批重大课题的学校。
加强组织建设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规范基层教学组织结构,调整后现有基层教学组织33个。大力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我校自动化与机器人工程系、人工智能与电子工程系两个成功入选,获批数量位列省内同类高校第1,省内所有高校第11位。
依托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师德教风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教学竞赛,参加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入围决赛的两名教师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参加省级首次体育微课竞赛获三等奖1项;参加省级江苏省高校美育大讲堂优课评选,1门课程入围40项复评大名单;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的七名教师全部获奖,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四名教师晋级国赛决赛,创历史新高。
思政引领专创融合 构建实践育人新生态
擦亮育人底色,持续凝练思政育人合力。教务处始终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聚焦育人主体、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协同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格局。严抓组织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体系化、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立27个基层教学组织,每个基层教学组织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集中学习研讨,聚焦课程2022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修订,开足开齐思政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坚持质效并重,有序推进实践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深入推进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与推动教学科研相结合,与推动学校社会密切合作相结合。上半年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0家,其中3家已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产业教授28人,并推荐无锡优极先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孙钰、等5人参评2022年度江苏省(本科类)产业教授(兼职)。召开“产教融合 创新赋能”发展论坛,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京东集团、红豆集团、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28家头部企事业单位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车联网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等6家学院正式揭牌。
加强成果导向,双创竞赛成绩突出。我校不断加强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支持鼓励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重点支持竞赛排行榜项目。近年来,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省级以上竞赛获奖数不断攀升。2022上半年,学校重点支持竞赛排行榜项目,电子设计竞赛实验班、数学建模竞赛实验班、智能汽车竞赛实验班等10余个竞赛班有序开展,扎实推进。部分赛事已斩获佳绩: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2022年江苏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5项;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江苏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同时承办2021年“创响无锡”无锡市大中专院校创新创业大赛,并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优秀组织奖1项。截至8月底,2022年度竞赛排行榜项目省级以上获奖154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0项(已超过2021年全年竞赛排行榜项目省级以上获奖数140项)。
立足地方争创一流 全面构筑网信人才高地
坚持校地共建,育人内涵持续提升。网络安全实训基地建设成效受到中央网信办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发布了首批《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无锡)实训基地课程体系》;与无锡市委网信办签约共建网信学院,双方将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江苏省网络安全(无锡)实训基地首批十个教学实践点授牌仪式,江苏省委网信办干部处处长卢雯、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江苏分中心办公室主任程玲为教学实践点授牌;2022年1月,荣获“2021数字无锡建设优秀实践成果”。
搭建示范平台,赋能网信事业发展。2022年5月,网络空间安全教育基地成功入选市科普教育基地并获得授牌;网安基地科研团队获2022年无锡市网信专项课题立项;2022年7月,基地荣获“网安2022”无锡行动优秀技术支撑单位;完成基地青少年科普馆建设,由大数据局指导召开专家论证会,完成了对“无锡市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项目的验收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又喜逢学校第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我校全体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将进一步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用心用力,守好立德树人一段渠,种好培根铸魂责任田。顶天立地,打好“地方性”“应用型”两张牌,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打造校地互融互促的应用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开新局,谋新篇,创新绩,献礼党的二十大!。(教务处、教学评估中心/文、图:付鹏飞;审核:钱承山)


心系教学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

我校专业建设成效清单(截止2022年10月)

守土尽责严格确保教学服务管理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