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东风劲,奋进正当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我校师生热切关注两会盛况,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经历,畅谈心得体会。
校党委书记张永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赵建军市长在畅谈感受中指出,要全力抓科创强产业增动能,有效发挥企业主体地位、院所支撑赋能、政府服务推动“三个作用”。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作为地方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将持续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围绕市“465”现代产业集群、“3010”重点产业链及“5+X”未来产业布局,统筹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与头部企业共建实体学院,提高人才培养精准度和匹配度。强化校地、校企、校院、校所全面合作,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聚焦产业技术难点,开放共享高校创新资源,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共引共享共用”高层次人才的合作模式,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产才融合良性互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无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撑,努力打造与城市文化相契合、发展能级相匹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校长孙雁飞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奏响教育强国强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为我们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一所公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将聚焦党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扛起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学校将秉承“立足无锡、融入产业、面向区域、服务发展”的办学定位,直面新质生产力和产业发展所需,构建“强势工科、高质量理科、特色文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支撑地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创新动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书写高校担当。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部长(处长)丁留贯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涵丰富,催人奋进,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一方面我们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社会发展需要、贴合地方经济产业需求,定位培养胜任各行各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原创性科技创新,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在成果转化上主动作为,打造体系化、多层次的人才成长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将高素质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锡院智慧和力量。
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李东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这为我校科技工作明确了精准的发力点。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聚焦无锡“465”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校地企联合搭建创新平台,聚力提升政产学研融合效能。联动行业协会挖掘企业需求痛点,精心引导科研团队开展靶向性研究,协同政府及龙头企业争取重大课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双方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通过深化科研管理制度创新,全面激发教师内在创新活力。建立以实际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评价体系,优化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汇聚起推动无锡产业升级的强大科技力量,让学校科研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贡献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的智慧与担当。
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处长(院长)钱承山表示,春回大地,华夏万象更新,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相关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我们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精准对接我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坚持创新驱动、改革赋能,锚定产业需求,持续优化专业发展布局;推进产教融合,不断增强校企合作成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强化双创教育引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扎实推进育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持续夯实“人才培养”的根基,铸就“立德树人”的灵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科技创新的引领度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加快形成具有锡院特色的高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创新源泉,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人民武装部)部长(处长)张灿龙表示,今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细化了“施工图”,敲定了“责任书”。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全国两会精神落实到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之中。新的一年,党委学工部将以两会精神为航标,继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通过实施“八大工程”,以实干谋新局、以创新开新篇,高举旗帜、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团结带领全校学生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服务师生发展能力,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作出积极贡献,为学校迎评申硕贡献学工智慧和学工力量。
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王泉表示,2025年3月,全国两会踏着春天的节拍再次开启。两会报告中关于“推进教育数字化”“深化产教融合”的部署,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化产教融合的决心。物联网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动对接无锡市车联网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园联合、科产教融汇”产教融合模式,创建了依托信息类专业群支撑的面向车联网产业的“1235”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借力无锡市物联网产业的优势和资源,与地方物联网产业头部企业建立紧耦合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促进学院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共同实现为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服务的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李松斌表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聚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抓手,融入学科前沿理论知识,打造“强基”课程模块,让理论学习与时俱进学深学透。立足无锡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学院将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创新实施“双导师制”与“案例教学进课堂”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继续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技术领域组建大团队、部署大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服务地方重大战略、重大需求中彰显学院担当。
自动化学院院长、民盟盟员李鹏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指明了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位布局、扎实推进自动化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育工作,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积极服务学校迎评、申硕和提质发展大局,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贡献智慧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杰书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全院教师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了一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并强调“江苏省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为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我将继续带领全院教师坚持不忘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环保人才的初心,以解决环境领域前沿问题及提升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开展科学创新研究,充分发挥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对地方产业的支撑赋能作用,为无锡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把好生态环境关,助力无锡乃至江苏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绿色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妉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冲刺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系统、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既有宏观把控,又有具体部署,也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深感振奋、倍受鼓舞。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思政课,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活化教学形式;立足区域优势,开展特色实践教学,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实效。
传媒与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新宇表示,在听取两会报告后,我深感振奋与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还明确提出了未来一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发展的高瞻远瞩和战略谋划,作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我将带领全院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两会精神为指导,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进一步加强学院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原伟鹏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往、规划未来,令人振奋。报告通篇贯穿“问题导向”,对去年工作回顾实事求是。在复杂形势下,经济社会仍取得诸多成绩,今年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两会报告“人工智能+”行动强调人工智能赋能的重要性,这为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例如,通过引入智能教学工具,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在科研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前沿研究,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22会计专业万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擘画国家前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发展标注清晰坐标,彰显大国砥砺奋进、行稳致远的坚定决心。国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擘画,让我对教育强国建设满怀信心。作为校学生会主席,我将积极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活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助力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迈向新的高峰。
物联网工程学院22计科专业任金鹏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往成就,为未来发展作出清晰规划,彰显出政府务实担当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我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为教育等各领域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磨炼品质,锻炼技能,回馈社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学科竞赛与志愿服务,为学校综合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22专业郭淑仪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感荣幸能够见证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在学习两会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将把两会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一步一个脚印,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大气与遥感学院22大气科学专业学生叶灵熙表示,全国两会的召开,镌刻了中国矢志前行的崭新篇章,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与强劲的动力。回望过去,我们历经风雨,跨越重重难关,以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奋斗书写了辉煌。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将在全国两会精神的引领下,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争做本次大会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创造活力,挺起胸膛,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

3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5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编辑:陈静)